我想想哦......
那我們先不要看「地震が起きました。」的部份,只看「学校に行くとき」這句就好。
「学校に行くとき」
要去學校的時候。
「学校に行ったとき」
去到學校的時候。
這兩句話描述的內容略有不同,而且其實看不出真正的時態。
用中文打個比方,如果我說「我要去學校的時候,發生了地震。」這看起來就像在描述過去的事件。
但如果我說「我要去學校的時候,會順便幫你買午餐。」這聽起來就會像在描述未來的事。
可是這兩句話的前句都是一樣的,會讓人覺得時態不同,主要是因為後句描述的內容不同。
再來看看第二句用中文說的話會是什麼感覺。
「我到學校的時候,發生了地震。」這聽起來跟上述的第一句一樣,都是在描述過去的事件。
「我到學校的時候,會順便幫你買午餐。」這聽起來跟上述第二句一樣,像是在描述未來的事。
這個例句同樣也是前句不變,只有後句不同,但是時態主要是跟著後句發生變化。
上面的例子主要是告訴我們,動詞原形不一定代表「現在式」,動詞「た」形也不一定代表「過去式」,我們得從整句話的語意去判斷才行。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複雜,但其實只要按常理去解讀就可以了,合理的解釋通常就會是正確的。
對了,我在上一篇的回覆中,對「学校に行くとき」的中文解釋可能不太精確,樓主可以參考
N3文法41
裡的最後一個段落,應該會比較清楚。
另外,有關於句子的時態問題,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日語的時式
這篇教學,應該會有幫助。
最後小小做個總結。
「学校に行くとき、地震が起きました。」
要去學校的時候,發生了地震。
「学校に行ったとき、地震が起きました。」
去到學校的時候,發生了地震。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理解。其實有些句子的前句用動詞原形或動詞「た」形都可以,語意上幾乎沒有區別,所以我也不確定我的解釋在這個例句裡是否隱含錯誤,僅供樓主參考。
如果還是沒能解除你的疑惑,我們只好一起召喚時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