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聞常見國家代表漢字30選
前言
日本新聞標題常會用一個漢字來表記國家,取代原本熟悉的片假名,對於剛學習日文的學習者來說可能會一頭霧水,比如「米中関係」、「仏大統領」等,前者也許可以推敲出是美中關係,但後者可能就比較難猜,可別以為是佛祖領袖呀,以下將針對常見與不常見的國家代表漢字做說明。
常見的國家代表漢字
日本原先並沒有文字,直到中國隋唐時代(約6~7世紀)和其交流之後才引進了漢字,平假名與片假名也都由漢字演變而來,因此早期在表示國家名稱時,主要以漢字為主,到了後期才改成片假名。而為了閱讀快速和簡化說明,現今的日本會將常提及的國家以漢字略稱來呈現,以下按照知名程度逐一介紹。
米(べい)
知名度最高,也是最為普及的一個國家漢字略稱,漢字全名為「亜米利加」,正是指「アメリカ合衆国(美利堅合眾國)」,或是簡稱為「アメリカ(美國)」。雖然多數的國家漢字略稱都會取第一個漢字作為代表,但若發生和其他國家的第一個漢字重複的情況下,則取用第二個漢字,因此美國又可稱為「米國」。
英(えい)
看到這個國家的漢字略稱,應該可以很容易猜到是哪個國家吧!沒錯,就是「英国(英國)」,其漢字全名為「英吉利」,雖然一般通稱「イギリス」,但正式名稱是「グレートブリテン及び北アイルランド連合王国(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独(どく)
此國家的漢字全名為「独逸」,發音為「独(ど)」、「逸(いつ)」,是指「ドイツ連邦共和国(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多數時候通稱為「ドイツ(德國)」。「ドイツ」這個字是從德文的「Deutschland(ドイッチュラント)」來的,而不是取自英文的「Germany(ジャーマニー)」。
伊(い)
同樣可以從假名探討字源,從漢字全名「伊太利/伊太利亜→イタリア」可以得知是「イタリア共和国(義大利共和國)」。雖然單從漢字略稱來看有點難聯想,不過看全名的話應該就不難猜出了。
豪(ごう)
在日本去餐廳吃牛排,或是去超市買牛肉時,是否曾經有注意過餐廳內或商品標示上寫著「豪州產牛肉」呢?「豪州」就是指「オーストラリア連邦(澳大利亞聯邦)」,漢字全名為「濠太剌利」,但由於「濠」並非日本常用漢字,因此改以「豪」作為代表,全名亦可寫為「豪太剌利」。
印(いん)
如果僅僅從一個漢字略稱來猜想,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答案,但只要知道漢字全名是「印度」,是不是一目了然了呢!「印度」的日文發音也是「いんど」,但現今日本是以片假名的「インド」作為原則來書寫。
加(か)
從漢字全名「加奈陀」來猜猜這是哪個國家吧!還記得學習五十音時「加」、「奈」這兩個漢字分別演變成那些假名嗎?「加→か/カ」、「奈→な/ナ」,所以答案是……「カナダ(加拿大)」。
比(ひ)
以中文角度來看這個字可能很容易猜成另一個國家,不過如果知道它的日文漢字全名是「比律賓」,應該就能知道是「フィリピン共和国(菲律賓共和國)」。雖然「比」和「菲」的日文讀音皆為「ひ」,但日本正式的國家代表漢字略稱採用的是「比」。
韓(かん)
這裡的「韓」便是「大韓民国(韓国)」的意思,中文會稱「大韓民國、韓國、南韓」。若原本就是使用漢字書寫的國家通常就會直接以第一個漢字作為略稱,例如「中国」、「日本」等。
朝(ちょう)
「朝」代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日文一般稱為「北朝鮮」,而根據華語圈的地區不同,有些會稱「北韓」,有些則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或直接簡稱為「朝鮮」。
露(ろ)
說到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戰爭事件,其中一個是在1904~1905年發生的「日露戦争」,這裡的「露」指的就是當時的「俄羅斯帝國」,因此近年來為了和現代的「ロシア連邦(俄羅斯聯邦)」進行區分,有時略稱也會用片假名的「ロ」來代表。此國家名稱的漢字全名為「露西亜」,早期曾經還有「魯西亜」的寫法,但由於「魯」字被視為帶有貶義之義,遭到俄羅斯政府的不滿,後來改以「露西亜」一詞。
越(えつ)
「ベトナム社会主義共和国(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漢字全名為「越南」,也是華語母語者相當熟悉的名稱。而「ベト」是指「越」,「ナム」是「南」的意思,因此合在一起即為「越國南方之地」。在19世紀初越南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阮朝」統一國土,正式命名為「越南」。
不常見的國家代表漢字
現在日本標記非華語系國家名稱時,原則上使用片假名,因此以下國家的代表漢字比較不常見,但還是有一些協會、組織的名稱會使用漢字略稱來標記,因此也有機會看得到這些漢字。
伯(はく)
從漢字全名「伯剌西爾」能猜得到是指哪個國家嗎?日本的國家名稱命名方式會依照讀音來選擇漢字的使用,因此這是指「ブラジル連邦共和国」,中文為「巴西聯邦共和國」,或是一般通稱為「ブラジル(巴西)」。
蘭(らん)
漢字全名「和蘭/阿蘭陀/和蘭陀」雖然標記方式相當多元,但自古以來漢字的略稱皆為「蘭(らん)」,也就是「オランダ王国(荷蘭王國)」。日文的「オランダ」是從「Holland」這個字來命名的,「Holland」是指北荷蘭省(North Holland)及南荷蘭省(South Holland),是當初整個荷蘭國家的經濟重鎮,是金融和商務往來的中心。不過在2020年1月1日,荷蘭政府宣布將徹底放棄「Holland」一詞,將國家正名為「the Netherlands」。
西(せい)
和中文翻譯相同,日文漢字全名為「西班牙」,即為「スペイン王国(西班牙王國)」,因此「日西文化センター」就是指「日本和西班牙文化中心」的意思。
葡(ほ)
日文漢字全名為「葡萄牙」,正式名稱為「ポルトガル共和国(葡萄牙共和國)」。當然,「葡萄牙」絕對不是因為盛產葡萄,據說是從拉丁語的「Portus Cale」而來的,後來演變成為了「Portugal」,而「葡萄牙」一詞則是取自它的音譯。
墺(おう)
「墺太利」是「オーストリア共和国(奧地利共和國)」的漢字全名,而「オーストリア(奧地利)」和「オーストラリア(澳大利亞)」雖然日文只差了一個字,但地理位置可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因此要特別注意這兩個地名的讀音。
尼(に)
漢字全名為「印度尼西亜」,也就是「インドネシア共和国(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或是簡稱為「インドネシア(印尼)」。由於此漢字略稱和「インド(印度)」的「印(いん)」及「印度(いんど)」第一、二個字重複,因此才以第三個字的「尼(に)」作為此國家的代表漢字。
亜(あ)
「亜爾然丁/阿爾然丁」是「アルゼンチン共和国(阿根廷共和国)」的漢字全名,由於國家漢字略稱多數會取第一個漢字作為代表,因此「阿根廷」的日本代表漢字即為「亜(あ)」。
蒙(もう)
由於多位出生於「蒙古」的大相撲選手,從蒙古前往日本,在日本傳統競技活動的相撲界有著相當優秀的成績,因此「モンゴル国(蒙古國)」和日本結下不解之緣,讓「日蒙」關係更加緊密。
智(ち)
一樣是從中文翻譯或是假名的起源漢字「智利」就能立刻知道的國家——「チリ共和国(智利共和國)」。因此「日智文化協会」、「日智経済委員会」,都是指「日本和智利」所創辦的文化協會或經濟委員會。
馬(ま)
「馬(ま)」是指「マレーシア」,中文翻譯為「馬來西亞」,或是簡稱「大馬」、「馬國」,而日文漢字全名同樣是「馬来西亜」。
星(せい)
「星」無論是中文或日文漢字的全名皆為「新加坡」,但不採用「新」的原因是「新(しん)」指的是「ニュージーランド(紐西蘭)」,由於不能重複使用,因此採用舊稱的「星港」、「星国」、「星加坡」的「星(せい)」作為代表漢字。
巴(は)
漢字全名為「巴奈馬」,即中文的「巴拿馬」。「巴拿馬」日文是「パナマ」,完整名稱為「パナマ共和国」,也就是「巴拿馬共和國」。
土(ど)
「トルコ共和国(土耳其共和國)」的漢字全名為「土耳古」,同樣是以第一個漢字作為代表。日文的「トルコ」並非從英文的「Turkey」來的,據說是從葡萄牙語的「Turco」而來的。另外,在2021年土耳其政府宣布將國家名稱從英文的「Turkey」正式改為土耳其語的「Türkiye」,並在2022年獲得聯合國的核准。
泰(たい)
漢字全名也是「泰」,日文一般通稱「タイ(泰國)」,而正式名稱為「タイ王国(泰王國)」。雖然日文漢字和中文相同,對華人而言簡單又明瞭,但現今的日本政府機關、新聞報導幾乎不使用較難且不常見的漢字,而是使用較為孰悉且簡短的片假名「タイ」來書寫。
波(は)
日文漢字全名和中文翻譯相同皆為「波蘭」,是指「ポーランド共和国(波蘭共和國)」,通稱為「ポーランド(波蘭)」。而日語發音是從英文的「Poland」來命名。
瑞(ずい)
看到「瑞(ずい)」這個漢字的略稱,腦中浮現的是哪個國家呢?從漢字全名「瑞西」、「瑞典」來判斷,其實是代表兩個國家的漢字略稱喔!「瑞西」指的是「スイス連邦(瑞士聯邦)」,而「瑞典」就是「スウェーデン王国(瑞典王國)」。但由於兩者的略稱皆相同,當要進行這兩個國家的區別時,會使用漢字全名來進行標記。
希(き)
「希臘」是「ギリシャ共和国(希臘共和國)」的漢字全名,一般通稱為「ギリシャ(希臘)」,此外,古代希臘人會稱自己的國土為「ヘラス(Hellas)」。
丁(てい)
由於漢字全名的「丁抹」和中文翻譯完全不同,因此可能不是那麼容易猜想得到喔!「丁抹」其實是指「デンマーク王国(丹麥王國)」,雖然漢字全名亦有寫成「嗹馬」,但因為現今日本幾乎不使用漢字全名來表示非華語系國家,因此是否需要統一用字似乎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總結
介紹了以上30個國家代表的漢字,是否也有一些概念了呢?如果在路上看到「仏語教室」的話,千萬別以為是什麼念經拜佛組的地方,因為「仏」是「フランス(法國)」的代表漢字,所以是指「法語教室」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