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姓氏的由來─佐藤?田中?長谷川?
日本姓氏的由來
日本最早只有豪族有「氏」(後追加「姓」),一般百姓只有名而沒有「氏」與「姓」,一直到明治初期1870年開始一般百姓才被允許報姓(苗字),而這段歷史是如何演變?一般百姓又是如何決定他們的姓名?以下將針對日本姓氏做完整的介紹。
關於氏與姓
雖然我們說「姓氏」,不過在日本要從「氏姓」來追朔根源,「氏」的概念最早出現於約4世紀的大和王權時期(ヤマト王権),當時的「氏」是指帶有父系血緣關係的氏族集團,其中最高地位的大家長又稱為「氏上」,其餘成員則稱為「氏人」,氏族名稱有些是根據居住地來命名,如春日氏,有些是根據職業命名,如中臣氏、忌部氏,有些則是天皇直接賜予的,如源平藤橘四大氏,後來考量到其職業地位而賜予相應的世襲稱號──「姓」,如此一來氏族的職業便有了階級之分,這樣的制度就稱為「氏姓制度」。
當時較著名的氏族有管理祭祀的「中臣氏(貴族藤原氏的前身)」和掌管軍事的「物部氏」等,而賜姓之後就成了「中臣連(中臣氏連姓)」與「物部連(物部氏連姓)」,這裡的「連」是與「臣」並列為地位最高的豪族稱號。
八色姓改制
飛鳥時代684年天武天皇制定了新的「姓」制度,並以天皇血緣親疏作為分類,依序是「真人、朝臣、宿禰、忌寸、道師、臣、連、稲置」,共計八姓,稱為「八色の姓」。
※ 朝臣可讀作「あそみ」或「あそん」。
真人是皇族成員,朝臣為皇室家臣,宿禰是有力氏族,忌寸為渡來人(移民者),道師是世襲的技藝者,臣是朝臣以外的官員,連是地方豪族,稻置是地方官員,而原本舊的連姓與臣姓中血緣與皇室親近的則改姓真人、朝臣等,其餘則維持不變。
姓氏與家名
隨著貴族與皇室的聯姻,到了奈良時代末期大半的貴族都取得了「朝臣」之姓,這讓「姓」失去了意義,並且氏族成員越來越龐大,平安時期最著名的貴族藤原氏就佔據大半的朝廷,為了區分彼此又另外再自訂了「家名」,例如藤原氏依照地名或地區遠近與「藤」字結合而產生了「佐藤」、「加藤」、「近藤」、「遠藤」等稱呼,其他源平橘氏也跟著效仿,「家名」於是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