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的日文怎麼說?由來又是什麼?
中文 | 父親節 |
日文 | 父の日 |
羅馬 | chi chi no hi |
讀音 |
ち
ち
の
ひ
|
父親節的日文是「父の日」,雖然台灣是8月8日過父親節,不過大部分國家或地區都將父親節訂在6月的第3個禮拜日,其中也包含日本,因此日本今年(2024年)的父親節是在6月16日,雖然已經結束了,不過還是可以跟日本朋友分享今天是台灣的父親節。
- 今日は父の日なんだよ。
今天是父親節哦。 - 父の日だけど、出勤します。
雖然是父親節,還是要上班。 - これを父の日のプレゼントとして父に送った。
我把這個作為父親節禮物送給父親。 - お父さん、いつもありがとう。
父親節快樂。(爸爸,謝謝你。)
父親節快樂的日文
父親節這一天許多人都會跟爸爸說「父親節快樂」,日文可以說「お父さん、いつもありがとう」,表示感謝父親一直以來的付出與照顧,而「おめでとう」是用於慶祝,例如新年、生日等,並沒有感謝的含義,當然如果是要表達「慶祝父親節」也是可以說「父の日おめでとう」,只是如果是要感謝父親的話是講「お父さん、いつもありがとう」。父親節的由來
世界上有超過80個國家或地區將父親節訂在6月第3個禮拜日,但台灣是在8月8日過父親節,因此說到父親節的由來,就不得不提這兩個不同時間的歷史背景。
父親節這個概念最早起源於1909年的美國,當時一位住在華盛頓州的杜德夫人(Sonora Louise Smart Dodd),在母親節那一天想起因母親早逝而辛苦拉拔他們長大的父親,因而產生了一個念頭:「為什麼沒有父親節?」,他們家中有六個孩子,父親馬特(William Smart)含辛茹苦照顧他們,最終過勞病逝,杜德夫人感念父親的付出,於是提出以父親的生日6月5日作為父親節,來感恩天下偉大的父親們,眾人受到感動,於是隔年迎來了世界上第一個父親節活動,不過由於準備時間不足的關係,原訂於1910年6月5日的父親節活動延期至6月19日舉辦,隨著時間演變,後來的父親節改為6月第3個禮拜日,世界各國也陸續以這一天作為父親節。
因此可以說6月第3個禮拜日的雛形其實就是杜德夫人父親的生日,不過當時國民政府並沒有跟著使用這天作為父親節,在1945年8月8日,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為了感念為國捐軀的爸爸們,因此提出以爸爸諧音的8月8日以及「八八」形似「父」的理由來作為父親節,後來隨著國民政府遷台,這項文化也就在台灣落地生根,這就是台灣8月8日父親節的由來。
雖然1909年美國便有了父親節的概念,每年也有父親節相關活動,不過美國政府一直沒有正式制定,直到了1972年,美國才正式將父親節訂為6月第3個禮拜日,時隔長達60多年,因此父親節的「概念」最早是美國先提出,而父親節的「制定」最早則是出現於上海並由當時的國民政府所制定,不過兩者起初的意義並不同,一者為感念父親的辛勞,一者則是感念為國捐軀的父親們,到了現在則都是單純感謝父親的節日。
無論是哪一天作為父親節,都是感念父親的付出,在此也祝福全天下的爸爸們父親節快樂。